与航空发动机的“极致性能”导向不同,汽车发动机的测量解决方案更侧重于高效率、高节拍、高稳定性,以满足大规模批量生产的需求,同时保证严格的精度控制。其核心是在保证质量和控制成本之间找到平衡。
1.批量生产,节拍为王:测量效率是首要考虑因素。测量机往往是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,测量时间必须匹配生产节拍,不能成为瓶颈。
2.精度要求高,但范围集中:汽车发动机零件的公差通常在微米(μm)到十几微米级别,虽然不像航空发动机那样追求极限,但绝对精度要求非常高,且一致性是关键。
3.零件类型相对固定:主要围绕缸体、缸盖、曲轴、连杆、凸轮轴这五大核心部件及其相关零件。
4.自动化与集成化需求高:为了减少人为误差、提高效率,自动上下料系统(如机器人)与CMM的集成非常普遍。
5.环境适应性:很多测量机直接安装在车间现场,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环境干扰(如振动、温度波动)能力。
一个典型的汽车发动机CMM解决方案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单元。
1. 硬件:为效率和稳定性而生
桥式测量机:主力机型。选择依据主要是行程(要能覆盖大工件)和精度(MPEE值)。
主动温度补偿:对于车间现场的CMM,这是必备功能。机器内置温度传感器,实时补偿因环境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误差。
高速、高稳定性测头:
触发式测头(如Renishaw TP20):仍然是测量孔、轴、平面等离散特征的主流选择,速度快,可靠性高。
扫描测头(如Renishaw SP25):用于测量复杂曲面,如燃烧室轮廓、气道等,但相比航空领域,汽车行业对全型面扫描的需求更聚焦于关键区域。
自动化集成:
机器人/自动导引车(AGV):负责从生产线抓取工件,自动放入测量机的定制夹具上,测量完成后自动取下并分流(合格/不合格)。
定制化夹具与托盘:工件通过精确定位的托盘快速装夹,减少辅助时间,保证每次装夹的一致性。
2. 软件:智能化与流程化
专业测量软件:稳定、高效,并能处理海量特征。
离线编程:
汽车行业的标配。程序员在办公室的电脑上,利用工件的CAD模型提前编写好完整的测量程序。
极大减少CMM的停机等待时间,程序调试和优化不占用生产资源。新程序可轻松模拟和验证。
统计分析与数据管理(SPC):
核心功能。软件实时将测量数据传入数据库(如Q-DAS),自动生成SPC控制图(如Xbar-R图)。
质量工程师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趋势,预测潜在问题,在出现批量废品前及时调整机床参数,实现预防性质量控制。
报告自动生成:测量结束后,自动生成标准化的检测报告,并可通过屏幕、打印机或MES系统直接显示和传输。
电 话
微 信
Q Q
邮 箱